您的位置: 首页 >思政教育>详细内容

思政教育

“崇德尚艺,知行合一 以“三全育人”夯实立德树人之基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5-07 10:59:14 浏览次数: 【字体:


案例摘要

设计艺术学院依托专业优势,将红色资源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立体化育人长效机制。坚持德艺并修、五育共举,基于专业引领、思政护航、一主多维、品技并行,将思政教育贯穿到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引领,形成具有设计艺术学院特色的党建与思政教育新格局,助力校园文化发展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将技术融入艺术、科技融入设计、美育融入教育,助力学生成长为智能制造特色背景下“德、艺、知、行”合一的具有创意活力、时代尚美、担当有为、砥砺奋进的艺术设计人才。

建设举措

(一)立足专业引领发展,“党建+工作室”培养创意活力新人

面对新思政视域下高等职业教育育人需求,学院坚持党建统领、思政引航、持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各项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建设,确立党建引领下的育人工作模式。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扣无锡及长三角地区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和文化创意产业、设计行业发展需求,并结合学校智能制造特色校办学定位,将技术融入艺术、科技融入设计,美育融入教育,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崇德尚艺、知行合一”的设计生态化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全面落实“工作室制”引领的“工匠精英”培养计划,将企业项目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先后成立以教师党员为引领示范的“商标文化研究所”、“建筑空间再生工作室”、“青蓝守艺工作室”等12个专业工作室,秉持“实践引导学生,创意引领作品”的理念,充分发挥专业工作室在各类大赛、设计展览、创新项目、课题研究、文化育人方面的作用。二是打造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与雅迪、无锡地铁、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等知名企业和单位开展深度合作,将企业优质科研平台资源转化为教学和育人资源,探索教研一体、学研相融的科研育人机制。三是探索将德育、美育、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教学的培养模式创新,将思政教育自然浸润到职业技能、职业精神中,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视觉传达工作室双创孵化品牌助力锡城消费升级

(二)围绕非遗传承创新,“党建+文化”培养时代尚美新人

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结合专业特点和地缘特色,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设计元素,融入课程建设和育人实践中。一是依托无锡地方特色文化优势,以智能制造文化、吴文化和宜兴紫砂、惠山泥人、竹刻、扎染、剪纸等项目的实践,将地方文化、校园文化与专业文化相结合,凝练“国粹芬芳,‘艺’润心田”团学工作一院一品特色项目,推进非遗文化项目化开展,聚力挖掘非遗文化的价值延伸,积极探索打造非遗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自信自强。最具代表性的是由100多名学生耗时一年时间在非遗大师引领下创作的《吴韵祥瑞图》大型彩塑及文创衍生产品展,在南京、常州、泰州、扬州四站巡回展出。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厚植学生家国情怀融入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不断深化“四史”学习教育。

非遗文化守正创新

大型泥塑展大型彩塑及文创衍生产品展《吴韵祥瑞图》

(三)创设品牌特色项目,“党建+实践”培养责任担当新人

学院围绕“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深入挖掘社会实践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和教育价值功能,凝练“绘党史、悟思想、传非遗、守匠心”、“烟标上的党史”等多个党建特色品牌项目,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培养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一是以寻访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为主线,通过摄影、微视频、手绘、海报设计的载体形式,创作以红色记忆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实践活动中用生动的时代语言讲好红色故事。二是依托各类志愿服务基地(无锡社会福利院、培智学校、无锡地铁集团、葛埭村等实践育人基地)开展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此同时,利用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大学生深入群众、扎根一线,在学思践悟中培育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奉献精神。三是深入拓展共建校外专业实践基地,开展好专业认知实习、校企合作项目实践以及毕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四是以专业劳动教育实践相关课程为载体,深入推进劳动实践育人。学院共有五门课程申报学校首批专业劳动技能示范课程,其中《青春绘乡村,劳动焕新颜——乡村墙绘劳动实践项目》推荐申报2022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劳动教育优秀实践项目。

党建品牌项目——烟标上的党史

(四)依托党员工作坊,“党建+服务”培养砥砺奋进新人

学院对照十大育人体系,构建艺术设计特色的“党员工作坊”党建育人平台,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不断强化服务育人意识、丰富服务育人路径、提升服务育人质量,构建完善服务育人体系,增强服务育人实效。一是深入推行“首问责任制”,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以线上线下“一站式服务”的理念,把“服务学生、服务生活、服务成长、服务成才”作为工作理念,急速高效解决学生及校友的困难事、烦心事,提高育人满意度。二是以“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为契机,每位党员结对帮扶一个宿舍、一名学生,积极主动作为,解决学生急、难、愁、盼之事。打造“优秀校友辅导员”思政工作特色项目,拓展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开展思想引领、升学指导、生活服务、生涯规划、就业帮扶工作,与优质用人单位开展深度合作,扎实推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三是学生党员宿舍挂牌上岗,成立“萤火微光”志愿服务队,在舍风营造、学风建设、志愿服务中争先创优,在学院疫情防控工作中累计精准排查300余人次,展现出党员的模范先进和青春风采。

聘任“优秀校友辅导员”精准助力“三全育人”

育人实效

(一)成才典型纷纷涌现

随着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推进,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成效得到显著提高。学院每年的就业率均达98%以上,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逐年提升。两年来学生共获得市级以上荣誉和竞赛奖项130余项,申获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56项,共计89人次参与10项横向课题。学生先后荣获江苏省就业创业年度人物、全国及江苏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省市级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二等奖、江苏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设计展演乙组一二三等奖共4项、微电影展演活动一等奖1项、艺术实践工作坊展演一等奖1项、江苏省普通高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一等奖2项、团队优秀毕业设计1项,江苏省“传承的力量”微视频比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无锡市党风廉政建设作品展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二等奖5项、第28届金犊奖大陆“前三名”1项、优秀奖3项、首届上海合作组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艺术设计与绘画赛项铜奖2项、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江苏赛区比赛优秀奖3项。与此同时,不断涌现出就业、创业、军人、学历提升、乡村振兴领域的成才典型。

学院各领域的成才典型代表

(二)文化育人成效提升显著

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开展“‘艺’起抗疫”、“寻找未来工匠”、“寻访家乡红色足迹,传承家乡红色基因”、“禁毒防艾进社区”、“我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言”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200余场。疫情期间,学生以“艺”战“疫”,从专业视角,用智慧的创意、丰沛的情感设计出鼓舞斗志、凝聚人心的近300幅网络设计作品,产生较大影响力。在“百年风华·艺心向党”主题师生艺术作品展中,学子用100余件优秀设计作品向党的百岁华诞献礼。

我院学子积极参加校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结合建党百年和喜迎党的二十大等专题,创作了摄影、动漫、网文、音频、短视频、公益广告等主题网络文化作品。同学们用自己的视角和体验进行网络创作,拍摄富有感染力的图片和短视频,手绘直击心灵的画作和动漫。此外,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手绘地图、录取通知书设计、校庆LOGO、校园吉祥物、校运会奖牌设计,引领学生陶冶校园文化,争做“知校、爱校、荣校”的锡职人。用艺术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学院荣获“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称号。

荣获全国高校设计赋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先进单位

(三)育人辐射面不断扩大

学院以新闻门户网站为核心,以“WXIT艺术圈”公众号为拓展,打造网络育人平台,为立德树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公众号平台开设菁菁校园、‘艺’心向阳、青春励志三大专栏,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形式,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在引领学生思想、服务学生成长、展示学生成果等方面的作用,较好实现了新媒体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全覆盖。在媒体传播影响力方面,《绘党史、悟思想、传非遗、守匠心》党史学习教育的系列化实践化提炼,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新时代创新文化培育的育人机制,受到无锡各媒体热烈报道,并入选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系列微党课视频《烟标上的党史》获市级以上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成为党建特色品牌项目;大型泥塑展大型彩塑及文创衍生产品展《吴韵祥瑞图》获国家和省市级二十多家媒体宣传报道,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并受到业内专家的高度认可。

来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终审:dwxcbsh2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