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AI 赋能思政教育”专题分享会
AI 赋能思政教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AI 赋能思政教育”专题分享会
2025 年 5 月 21 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里思维火花不断迸发,一场关于 “AI 助力思政课” 的分享会在此热烈举行。李钦红、李玉、成翠、郭静静、杜壹伟等教师分享了 AI 智能技术培训会的心得,共同探讨 AI 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创新路径。
李钦红老师在分享中强调,思政课内涵式发展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AI 技术正成为思政课堂的 “新利器”。它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还增强了思政课的针对性与吸引力。AI 技术凭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手段,能为学生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让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可感;同时,基于学生学习情况与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实现精准辅导。此外,AI 在科研方面也大有可为,助力教师提升教学与理论水平,掌握 AI 技术已成为思政课教师的必修课。
郭静静老师向与会教师推荐了星河通汇网站,该平台汇聚众多 AI 工具,能一站式完成课件制作、文档整理、文献学习等多项任务,极大便利了教学资料的搜集与制作。但她同时提醒,技术始终是辅助手段,教师绝不能过度依赖,需保持独立思考能力。
成翠老师聚焦 AI 对科研的助力作用。她指出,在学术研究中,文献查阅与梳理耗时耗力,而 AI 的自然语言处理功能可快速检索分析海量文献,自动生成文献综述。输入主题关键词,AI 便能筛选出有价值文献,并进行摘要、分类与观点归纳,帮助研究者把握领域研究现状与趋势。更重要的是,AI 能整合关联知识,构建知识图谱,为创新性研究筑牢知识根基,显著提升思政课科研效率与质量。
李玉老师分享了 “数字人授课 + 学习应用 + 案例教学 + AI 一点通” 四位一体的创新教学设计,展示了 AI 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杜壹伟老师则从话语传播角度,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打破传统线性传播链条,通过动态知识图谱构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立体认知。
分享会后,李彬书记提出系列思考:如何规范引导 AI 技术使用,避免其对学生思想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怎样加强教师 AI 技术培训,提升教师 AI 素养与教学能力?以及如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保障 AI 赋能思政课程健康发展?这些问题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讨论。
此次分享会达成共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有效破解了传统思政课 “填鸭式” 教学、机械育人等弊端,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显著提升了课程参与度与教学实效性,为思政课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期待 AI 赋能思政课程能得到更广泛应用与推广,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大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