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期学校健康教育宣传
宣传栏内容更新
(一)耳鼻喉健康小知识
1、慢性咽炎
为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弥漫性咽部病变,主要是咽部黏膜炎症。多发于成年人,病程长,症状顽固,预防措施如下:消除各种致病因素。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应注意天气的冷暖变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平时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呼吸新鲜空气。注意口腔和鼻腔卫生。注意饮食卫生,少吃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
2、鼻炎
鼻炎指的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表现为充血或者水肿,患者经常会出现鼻塞,流清水涕鼻痒,喉部不适,咳嗽等症状。预防措施如下: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逐日早晨可用冷水洗脸。注意改善工作环境。注意气候变更,及时增减衣服。鼻塞时不宜强行擤鼻。不要用手挖鼻。常常坚持心情舒畅。坚持大便通畅。
3、中耳炎
中耳炎是中耳鼓室黏膜受到细菌感染而诱发的一种炎性病变。预防措施如下: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防止中耳炎发生。腺样体肥大应尽早停止手术切除。游泳时尽量不要呛水,以防污水逆行呛入咽鼓管导致中耳炎。一旦患了中耳炎,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二)减盐饮食知识
1.四类人推荐吃低钠盐
高血压患者:在高血压患者中 (无论是否服用降压药),低钠盐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包括曾经罹患脑卒中、冠心病、外周血管病或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10%的人群。
中老年人;低钠盐在该人群中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和减少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不增加全因死亡。
血压正常的健康人:低钠盐在血压正常的健康人群中有降压、减少新发高血压的作用,且不增加低血压。
2.两类人不宜食用低钠盐
肾功能不全患者:如需使用低钠盐,需要遵循专科医生建议。
高钾血症患者:低钠盐可轻微升高血钾,不可用于已确诊高钾血症的患者。
3.如何避免“吃太咸”?
用限盐勺,快出锅时再放盐, 少放高盐调味品,冲洗下高盐食物,看食品配料表
(内容来源“滨海健康教育”)
(三)学校常见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1、猩红热:表现为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可出现草莓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手指和脚趾出现皮肤脱屑。
2、麻疹:发病早期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结膜 充血、畏光、流泪)等,从发病至出疹前一般 3 ~ 5 天,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
3、风疹:发热1至2天后出现皮疹,1天内皮疹会由面部发展到全身;可伴有关节痛、关节炎和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4、流行性腮腺炎:发热、咽痛,腮腺非化脓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肿胀)、疼痛。
5、新冠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咳嗽、发热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
患病学生隔离治疗;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通过授课、板报、发放宣传页等形式 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手部卫生,接种疫。
(四)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宣传
一、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二、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三、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四、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掩口鼻,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五、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六、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七、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八、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五)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已证实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其主要预防措施为:
1、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
2、不搞卖淫、嫖娼等违法活动。
3、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
4、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打针、拔牙、针灸、美容或手术。
6、不共用牙刷、剃须(刮脸)刀。
7、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8、根据国外经验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避免感染艾滋病。
9、患有性病后应及时、积极进行治疗,否则已存病灶会增加艾滋病感染的危险。
校医务室2025年3月宣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