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志愿行,温情暖家乡”|智能制造学院学生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青年寄予殷切期望,鼓励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同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这为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实践、服务家乡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智能制造学院积极响应号召,鼓励学生利用2025年寒假时间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以所学专业知识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为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更引导青年学子在基层的火热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
我院2023级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吴开深同学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在广西南宁市乐宜新能源有限公司参加实习实践。在企业里,他系统学习了电池材料、电池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跟随企业师傅完成电极材料制备,参与电池装配流程的质量检测。在参与生产实践中,他深刻感受到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广西老家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更体会到一线生产劳动者的艰辛和伟大。通过本次返家乡实践,他将继续朝着“卓越工程师”的远大目标不断努力学习。
寒假期间,2024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5班梁曼琪同学返回家乡天津市武清区王庆坨镇大范口村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她先后参与了社区墙报设计、普法宣传、清理绿化带、清理小广告、为居民发放报纸、服务孤寡老人等多项志愿服务。她不断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帮助民众排忧解难,不断提高基层服务的本良。看似平淡无奇的社区工作,却饱含了她对家乡民众的热情。她表示,作为大学生,应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留意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为营造美好生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4年12月4日,春节正式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25的蛇年春节也成为了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年”。春节申遗成果的消息如春风拂过大地,激起了我院2023级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亚库普·努尔麦麦提对春节文化的澎湃热情。生于和田地区的他与几位大学生伙伴一起,返回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科克铁热克村,开启了“村晚”的筹备之旅。受到村里第一书记的委托,他怀揣着为乡亲们带去欢乐、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初心,精心准备着跳舞、唱歌和主持等若干任务。在参演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国家春节文化的魅力以及乡亲们对春节晚会的喜爱和向往。同时,在为乡亲们带来精彩欢乐的节目中,他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成长,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继续投身乡村服务的决心。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搭建起“智”造学子与家乡紧密相连的桥梁,促成了一场青春与担当的双向奔赴。在时代使命的召唤下,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回到养育自己的乡土,一头扎进生产劳动、服务街道、投身乡村的火热实践中。他们在日常工作里积累宝贵经验,从复杂事务中领悟深刻道理,于重重挑战下增长自身才干,更让他们明晰了人生方向,找准了奋斗目标。
智能制造学院团总支始终牢记组织、激励、关爱青年的重任,充分利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平台,为“智”造青年创造服务社会、服务基层的舞台。学院鼓励广大学子投身家乡建设,将青春才智毫无保留地奉献出来,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相信我院青年学子必将挥洒青春汗水,传承志愿服务精神,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事业上贡献“智”造学子的青春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