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闻快讯】非遗传承与心灵成长的双重奏 ——我校第二届海棠节圆满落幕
2025年4月2日,由数字创意学院和党委学工部心理健康中心联合主办的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第二届海棠节“海棠春韵·非遗愈心”暨5·25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在春意盎然的校园内成功举办。活动以非遗文化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通过四大主题体验区、十余项文化实践项目,吸引千余名师生及企业代表深度参与,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为职业教育注入人文关怀与创新活力。
活动现场
非遗为媒:让传统文化“触手可及”
活动开幕式上,学校党委书记王建枝宣布活动启动。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晓铭在致辞中指出,“海棠节是学院‘五育融合’育人理念的实践载体,我们希望通过非遗技艺的沉浸式体验,让传统文化成为学生心灵成长的养分。
党委书记王建枝宣布开幕
党委委员、副校长何晓铭致辞
国家级非遗葫芦庐技艺传承人赵伟现场讲解葫芦烙画技法,并指出年轻人用双手触摸文化,才能理解技艺背后的精神密码。国家级非遗葫芦庐技艺传承人赵伟讲解技法
在文化展演单元中,茶艺师与古筝演奏家联袂呈现《茶韵琴心》,三才杯沏茶技法搭配《高山流水》曲韵,200余名观众在茶香琴声中沉浸于传统美学意境。
精彩节目
跨界融合: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双向赋能
心理赋能区成为活动创新亮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联合非遗传承人,将非遗制作与心理疗愈相结合。非遗传承区内,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赵伟现场展示葫芦烙画技法,指尖流转间勾勒出细腻纹样,古法香牌制作、草本香囊缝制等5项传统手工艺体验项目激发活动参与热情。
沙盘治疗、金箔画手作等项目中,师生通过制作古法香囊、压花画等手工艺品舒缓压力。这一“以技养心”模式,让非遗技艺成为心理疗愈的创新载体。影像服务区内,师生体验古风妆造与主题摄影,身着汉服的学生在茶艺台前笑言,“传统文化的美学体验,本身就是一场心灵SPA”。
产教协同:从课堂到市场的创新实践
文创互动区展现学院产教融合的丰硕成果,学校师生将非遗元素转化为现代文创产品。文创互动区成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焦点,师生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将非遗纹样转化为现代审美符号——非遗文创IP形象的繁复线条化作简约杯垫、抱枕图案,彩绘皮雕的海洋风情融入钥匙包、笔记本、研学包设计。这种“非遗传承人+数字技术+学生创意”的三方协作模式,已孵化出20余类文创产品。
师生共育:重构教育生态的新范式
活动特别设计的师生协作环节,打破传统教育边界。辅导员与学生搭档参与古法香牌制作,“师生共同学习非遗技艺的过程,让教育从单向传授变为双向成长”,辅导员老师在完成作品后发出感慨。这种“做中学、玩中悟”的教育模式,为学院“三全育人”体系提供了鲜活案例。
本届海棠节通过“非遗传承+心理疗愈+产教融合”的创新路径,实现了文化传承与职业教育的双向赋能,为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活动落幕之际,师生们带着亲手制作的非遗作品与满心欢喜离场,校园内海棠依旧灼灼盛放,学校将持续深化“非遗+心理”“文化+科技”等品牌建设,让海棠节成为连接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教育的桥梁,培育更多兼具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的时代匠人。
用户登录